迎着五四运动的光辉,以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为契机,4月25日,医学院2016级临床三班全体同学在团支书的组织下,瞻仰了坐落于美丽厦门大学思明校区的鲁迅纪念馆。
厚重的青石板路,映着芳草绿荫,暖风徐徐,一回头,似乎又见那一双写满了爱与恨的双眼,在一头充满棱角的硬发之下,注视着走近的每一位,向大家诉说什么是真正民族脊梁,国家灵魂。
踏着近百年的灰石阶,在昏黄的灯光下,浏览着记录着鲁迅先生事迹的展板,大家虽不语,可从每个人的神色中,都能深深地感受到那是怎样的精神力量,似乎又重回到当初那段救国救民的时光,那声嘶力竭地呐喊着、敲打着曾经麻木的灵魂。这,就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就是在这短暂却精彩的几年里,为厦大带来了宝贵的精神力量。
纪念馆分两层,共5个展室,第一室简要回顾鲁迅的人生轨迹及思想历程;第二室陈列鲁迅在厦门时的历史文物资料;第三室是“鲁迅与许广平”专题展览;第四室辟作纪念室,展有五幅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后厦门文化界举行悼念活动所用的挽联和挽幛;第五室为鲁迅故居,室内摆设按鲁迅当年居住时的原貌布置。
同学们分别参观了每一个展室,努力想象还原着当时的景象:钟声袅袅,一袭青衫的鲁迅先生,脸上撒满清晨的朝阳,充满希望地望着一张张青涩的面容,他是多么希望这些新生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新中国的大动脉,改变着麻木昏聩的中华民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这就是民族的脊梁。在大家参观位于二楼的鲁迅起居室时,团支书感叹道:就是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桌椅上,曾有一位致力于唤醒沉睡民族灵魂的勇士,以纸笔为刀剑,奋力地向黑暗刺去,刺破这黎明前的黑暗,让第一缕阳光投向沉睡千年的大地。想想是多么奇妙,我们竟有幸目睹经历了这一切的案牍、床榻,即使它们现在满是灰尘,即使没有了伟人的相伴,它们又何尝不是经历了民族的觉醒,大地的复苏,奉献了曾经光辉的岁月,在这一刻,他们便是鲜活的,便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能在自己的校园中寻找到伟人的足迹,是一件很崇高的事,在慢慢探索的道路中,我们看到鲁迅先生日常的一面,但在平凡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先生隐藏于冰冷刀剑之下的温馨,那股对国家,对民族来自于深层次的爱,化作涓涓细流,缓缓流淌在冷峻的丛山峻岭中。在参观了先生的故居后,才能有更好的理解。这次的团课对我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精神很有帮助,让我认识到了中国青年的责任与力量。”在参观完后,一名同学如是说到。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追溯我们曾醒来、曾奋斗、曾呐喊的时代,感受来自灵魂深处的力量,让同学们都非常振奋。
最后,结束参观时,在鲁迅纪念馆门前,同学们自豪地举起旗帜,继往开来,勇敢地迎接新时代,接受新挑战。
文/王航
图/王新伟、刘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