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院各团支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团省委的部署,厦门大学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团委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22年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二、活动内容
(一)重点方向
结合国家战略规划和新福建建设重点工作,结合团中央和团省委的部署要求,发挥优势,凝聚资源,重点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5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各学院团委、各学生组织、社团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要根据学校实践主题组建校级、院级重点团队,自主设计相关的实践选题及内容,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党史学习实践团。主要依托各地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学生党员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2.理论宣讲实践团。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3.发展成就观察团。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八闽大地为课堂,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在社会观察、省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调研、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福建发展变化,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
4.乡村振兴实践团。着眼于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向广大乡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乡村,组织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志愿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5.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我校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我校大学生到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专项行动
在重点团队基础上,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专项行动。
1.“牢记总书记教导 奋进新征程”专项活动。组织实践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组织学生在总书记去过的乡村、企业、社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学习,再访总书记曾经接见和给总书记当面做汇报的代表,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增进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情感认同和行动追随,围绕红色教育、党史学习、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民族团结我践行”专项行动。组织实践队与省内少数民族行政村结对。开展“品味·讲好民族乡村故事”活动,挖掘民族乡村红色故事、历史故事、非遗故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故事,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开展“圆梦·助力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活动,就民族乡村文创、数字、旅游、民族特色产业等方面开展调查,提出一批发展建议,助推民族乡村共同富裕;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民族团结我同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生死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 “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福建省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好各类红色教育基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青年学生开展“红色筑梦之旅——青少年进基地活动”“红色讲解员——主题宣讲活动”,通过讲述党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地标、寻访红色文物、寻访英雄模范、寻访优秀青年党员、寻访红色先锋等多种形式主题活动,走进大中小学校、地方基层进行理论宣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4.“美丽乡村”直播挑战赛专项活动。将“三下乡”活动跟视频直播结合起来,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动每一位学生深入乡村看振兴、走进一线看发展,感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生动实践,把同学们在下乡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更生动更直接地展现出来。
5.“河小禹”专项活动。组织我校青年学生参与河流专项护理和环保宣传,重点围绕:组建团队定期对认领的河流开展爱河护河行动,加强河流保护;团队需开展一次专题活动,在认领的河流周边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如通过图片展、分享会、入户访谈等方式向当地群众宣传幸福河湖,宣传具有特色的河湖长制“福建模式”;需举办一场“河小禹”文创作品大赛(包括但不限于歌曲、绘画、书法、动漫等形式),鼓励原创,作品将分类评奖;推送一系列宣传报道,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河小禹”专项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宣传报道,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我省河湖长制及河湖管护工作;需撰写一篇调研总结报告,重点围绕体制机制、水污染成因、饮用水源地保护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团省委将对表现出色的团队和个人评选“校园河长”予以正式聘任并发放聘书。
6.“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组织我校青年学生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开展课题研究、政务实践、企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服务、兼职锻炼、文化宣传、网络“云实践”等活动,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帮助学生提升社会化技能,搭建在外学子与家乡常态化联系的实践桥梁,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
7.禁毒防艾宣传专项活动。招募组建实践团队,重点到学校、社区、街道、农村等地,开展禁毒防艾宣传网络文化产品编创、禁毒防艾宣传材料发放、禁毒防艾知识宣讲等活动,倡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禁毒防艾社会氛围。
8.闽宁协作专项活动。组织师生精准实施教育帮扶、产业帮扶和闽宁交流等一系列项目,加强闽宁两地青少年相互交流,有力推动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支援,结合大学生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组建专项团队前往宁夏开展帮扶活动。
9.帮扶泰宁专项活动。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泰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以助力泰宁县全域旅游发展为重点,组织本硕博实践队走进泰宁,开展拍摄采风、研学旅行、保护古厝、旅游发展规划等重点活动,扎实做好对口帮扶泰宁工作,全方位推动泰宁高质量发展超越。
10.“人民墙绘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组织学生积极成立实践队并与省内乡镇结对,开展以“喜迎二十大,庆建团百年”为主题的墙绘活动,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大学生参与美化乡村环境实践,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11.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心理健康团辅等线上线下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公众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2.台港澳大学生来闽交流专项活动。组织我校台港澳大学生前往福建各地研学参访,开展暑期实习、红色寻访、文化体验、科创考察等活动,让台港澳大学生进一步接触福建、了解福建。
13.“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专项行动。重点面向全校招募由专业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的高质量实践团队,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对接联系,开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项实践活动,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三、工作保障
1.学生社会实践考核
学院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其成员应包括党政负责人、带队指导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等,参照社会实践评优管理办法为优秀团队、优秀教师、积极分子的评选制定考核标准。本科生的学分认定按照教务处有关规定执行;研究生的学分认定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2.教师带队和指导
实践队成员要求3-10人,实践天数一般为10天左右。每支社会实践队都应有教师带队指导。实践结束后,带队指导政工干部和专业教师需填写《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登记表》,上交所在单位团委,作为计算工作量的依据。
3.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学校统一为实践队员办理保险,并印发《2022年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全面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制定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对实践队领队和队长等人员进行重点教育,对全体实践队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实践期间,各单位严格执行“一日一报制度”,安排实践中心负责人每日17:00汇总本单位实践团队最新情况向学院团委值班人员报告;各社会实践团队带队教师或学生队长要负责做好本实践队出发、返校及在外期间信息报送工作。
4.宣传报道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校园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到图片、视频拍摄和新闻报道写作中,通过“随手拍”和“微感悟”的形式反映、记录和宣传实践过程,参与“#实践吧青年#”话题讨论,并@团中央学校部、@福建团省委学校部、@青春三下乡、@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团委、@厦大社会实践指导中心扩大影响。特别鼓励各实践团队要使用DV、相机拍摄表现实践主题、思想、过程和内容的短片,并加工形成具有思想深度、教育意义和传播价值的“微记录”视频作品。每支实践团队都应有专人负责新闻宣传工作。
5.成果展示
举办重点成果培育与支持计划,开展实践成果的培育。10—12月对选题出色、开展质量高的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后期展示,以培育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及影响的成果。展示的主要载体有以下几类:
(1)“品牌实践项目”案例征集。征集各院在实践品牌培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各院持续推进的重点长期项目和学生自主设计长期运作的实践项目,申报案例在形式上要体现工作亮点,总结凝练具体做法。
(2)优秀实践论文评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赛”,评选要求论文选题新颖,调查研究方法科学,具有学术或应用价值。
(3)“青春实践录”优秀实践视频、纪录片展播。将大学生拍摄的微视频、微记录进一步加工转化,形成主题鲜明、视角独特、青春励志、艺术性强的纪录作品,以“厦大青年说”系列面向全校推出,彰显青年学生的思考感悟、成长体会和青春风采。
(4)“我的实践故事”系列宣讲活动。将学生于基层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内容丰富、成果突出的“实践故事”以及真情流露、承载感动的“实践感悟”整理汇编成册。
(5)“行走实践路”摄影作品评选展览。组织评选出内涵深刻、视觉效果鲜明、时代性强的社会实践摄影图片作品并集中展览。摄影作品可以是反映实践过程和内容的特写照片,也可以是一组反映实践对象生活的图片故事。通过照片的视觉冲击和背后的信息,展现出厦大学子镜头下的中国社会。
(6)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为优势载体在社会实践育人环节中的作用。在今年社会实践基础上,对能够形成典型性、示范性实践成果的单位或组织,与之合作并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6.总结表彰
暑期实践活动结束后,做好总结表彰工作,通过各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分享社会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并及时做好普遍性、规律性的总结提炼。学校对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个人进行表彰,将优秀成果集结成册,对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并颁发证书。
四、成果提交
(一)各团队组队完成后,需提交以下材料:
1.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附件1)
2.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附件2)
3.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附件3)
4.厦门大学2022年各单位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备案表(附件4)
5.投保名单(附件5)(注意:投保时间一般在10天内,请大家务必填写准确的投保生效、结束日期)
各团队将以上材料电子版打包,以“队伍名称+队长姓名+联系方式+暑期实践”命名,并于6月25日下午17:00前发送至指定邮箱:本科生团队发送至yxysjzx2021@qq.com;研究生团队发送至wangyong20160608@163.com;各实践队队长加入QQ群“医学院2022年暑期实践预备群”,群号610197650。
注意:此前报名校级重点团队,但未成功立项的队伍,可再次提交材料,申报院级队伍。
(二)各团队完成社会实践后,需提交以下材料:
1.厦门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附件7),此表格作为本科生学分认定的重要证明,请务必开具
2.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登记表(附件8)
3.调研论文(后期有评选优秀调研论文,具体格式见附件9)
4.实践调研报告总结(模板见附件10)
5.每位团队成员(个人)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活动心得感悟
6.至少10张记录和反映实践活动开展实况的照片。照片要有场景、有动作、突出实践主题、照片注释要清晰明白;照片命名方式统一为“XXX学院(研究院)+团队名称+照片上所反映实践内容”(例,XXX学院(研究院) XXX实践队在厦门码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工作)。如果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有拍摄主题鲜明、视角独特、青春励志、艺术性强的视频作品,也请刻盘后推荐给院团委;
7.实践活动微电影或纪录片视频(5分钟左右);
8.新闻稿发表情况统计表(附件11)。实践队要在“厦门大学社会实践指导中心”至少投稿一次,鼓励往高级别平台投稿;
9.其他能反映实践活动成果、展现青年学子风采的材料(选交)。
以上材料预计于实践结束后提交,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1.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汇总表.xlsx
附件2.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登记表.docx
附件3.厦门大学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责任书.docx
附件4.厦门大学2022年各单位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预案备案表.docx
附件5:投保名单.xls
附件6.福建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名单.docx
附件7.厦门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反馈表.docx
附件8.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带队教师登记表.docx
附件9.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排版格式.docx
附件10.厦门大学实践报告总结模板.doc
附件11.厦门大学医学院实践队媒体报道汇总.xlsx
共青团厦门大学医学院委员会
二〇二二年六月十九日